摘要:“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就像把好朋友介绍给他们一样。”这是本学期语文课本最后一个单元的习作题“推荐一本书”,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小江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邱丽萍为此早早地做了准备。
文学的桂花雨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就像把好朋友介绍给他们一样。”这是本学期语文课本最后一个单元的习作题“推荐一本书”,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小江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邱丽萍为此早早地做了准备。
自打开学起,邱丽萍就让学生们看书,以便认真选出一本好书。每隔一两周,她就在学生之间问:“你正在看哪一本书,能分享其中的内容吗?”
这样的阅读气氛从去年才开始形成,再往前,学生们很难接触到一本好书。小江中心小学在重重山峦之间,孩子们离自然很近,离人文很远,看得见漫天星空,却学不到科普知识。
小江中心小学校园
邱丽萍自1996年就在这里教书,她很少看到学生能从乡镇转到县城里去读书,他们的家庭没有条件,有些学生从村里辗转来到镇上就已经很不容易。而留在乡镇上学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隔代观念差异、过度溺爱,使得学生不爱学习,只想玩乐。留守儿童问题是她作为语文老师以及班主任,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邱丽萍希望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学过课文《桂花雨》后,邱丽萍带着同学们去摇桂花树,他们站在树下开心极了。“我教语文,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看书也很有趣。”
邱丽萍是70后,小时候家里穷,很少有看课外书的机会。成为语文老师后,她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一年级时,邱丽萍就问学生:“想不想听有趣的故事?”学生们大声回答:“想!”学生们逐步学会拼音和认字后,邱丽萍开始带着他们一起读书,她非常认同现在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相比以往的人教版,部编版对阅读非常重视,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阅读训练重点,每册书还有推荐的整本书阅读。每年暑假,邱丽萍不布置额外的语文作业,就让学生们多读书,她也会跟学生们一起读书,在班级群里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所以邱丽萍的学生们不怕写作,每次上写作课时就兴奋地喊::“哎呀,我终于又等来了写作课!”
但学生们能接触到的课外书有限。小江中心小学以前有一间阅览室,却很少学生去借阅,每个学期,学校会安排一两位学生去借一部分书回教室,放在图书架里。邱丽萍去浏览过那些书,发现有些书都还没开封。在课程安排紧张的情况下,邱丽萍也拿不出一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去阅读。
2021年,“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在小江中心小学建成
2021年,“阳光关爱·i读计划”公益项目走进小江中心小学,捐建了一间“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并配置有两千五百余册全新图书。这一年来,学校开始组织每个班级每周去上一次阅读课。邱丽萍带着学生们来到新的阅读室,他们第一次看到这样多崭新的图书,绘本、科普丛书、少儿名著,全是适合小学生的读物。邱丽萍对学生感慨:“你们现在真幸福,不要错过了。”
小江中心小学的学生在阅读室上阅读课
邱丽萍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很多孩子首先看起了绘本,再是科普类的图书。“我们课本上有法布尔《昆虫记》的节选,他们会看动植物科普的书,这学期讲民间故事,他们又会看各国的民间故事。还有一名女生在看《红楼梦》,我们上过冰心的《忆读书》这篇课文,里面有提到。”
孩子们的视野飞出了课本,在阅读室里找到了另一个广阔的天地。邱丽萍欣慰地发现,很多孩子是喜爱阅读的。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她在桂花树下为学生摇了一场桂花雨,让孩子们爱上生活中的诗意,将来,这些书籍势必会给他们的内心带来更多的撼动与启迪,让他们发掘出人生的乐趣。
彝族汉语课
小江中心小学旧阅览室的状况在乡村学校很普遍,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经济欠发达,公共资源不丰富,很多学校阅览室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时期建成,之后难以实现每年购置新图书。因此藏书老旧,跟不上学生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阅览室陈设老旧的问题,也导致阅读率和阅读质量不高。
这样的城乡差距也体现在阅读资源的占有上。一份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乡镇儿童课外阅读资源缺乏,约有74%的受访儿童课外阅读物一年不足10本,其中超过36%的儿童不足3本;超过71%的家庭藏书不足10本,其中1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家庭接近20%。
乡村儿童阅读资源缺乏,这是困扰宋光秀多年的教学障碍。宋光秀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高窑小学的语文老师,高窑小学旧图书室适合小学生看的书只有两三百本,十几年来已经被翻得破烂不堪。而她现在所带班级的55名学生中,只有五六名学生的家长是支持他们购买书籍的。“很多家长打一年的工,到了彝族年的时候才回来,对孩子学习不上心。有些孩子连吃早饭的钱都没有,买书更不可能了。”
高窑小学校门口
高窑小学位于四川省西南山地之中,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一些学生每天要在布满碎石的山道上步行2小时上学,为了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学校在两年前甚至取消了统一的校服。这种情况下,拥有一本课外读物对他们来说是奢侈的事。
可是宋光秀觉得,学生们太需要课外书了。这座位于山区的小学面向的绝大部分是彝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尤其困难,“拼音首先就是个难点,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跟汉语不同,他们发音通常会把第二声读成第四声。更不要说表达能力了,有的学生一直到四年级才能完整地写出一段话。”
两年前,刚接手现在这个班级时,学生们处于四年级阶段,连作文格式是什么都不知道。宋光秀带着他们从一个句子写起,怎样填充数量词,怎样用修辞手法。但教龄28年的宋光秀明白,表达能力更进一步的提升只有靠阅读。
2022年的暑假,“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刚建好,学生们特别兴奋,这是一间有着两千多册图书的、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学校为阅读室配备了专门的管理员老师,帮助同学们登记借阅信息。
宋光秀发现,连班级里三四个至今不识字的同学都会过去借阅绘本,就问:“你们怎么也喜欢看图书?”他们说:“喜欢看画面。”宋光秀觉得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激励,对绘本感兴趣后,他们或许会为了看懂绘本上的文字而努力学习。
宋光秀经常关心学生们的阅读情况,看到他们在读书,就会走过去和他们交流,“你们借的是什么书?这本书有什么新奇之处?有哪些故事?”让他们通过语言交流对书本印象更加深刻。
2022年,一间崭新的“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在高窑小学建成
一段时间过后,宋光秀明显感受到经常借阅图书的学生和不爱阅读的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差异,“爱阅读的学生,他们作文里会自然地出现好词好句,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人物的时候,会自觉地用到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还能恰当地用一两句修辞,把人物形象具体地描绘出来。”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走出大山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他们在这个民族日益融合的社会终将使用的交流方式。现在,他们对汉语社会的认识,对广袤天地的探索,就从这一间阅读室开始。
读一本好书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是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他长年关注乡村教育,得出的结论是:“乡村教育的出路在阅读。”
“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础是阅读公平。阅读是推进教育公平最直接、最有效、最廉价、最便捷的方法。”朱永新发现学校图书馆的品质高、师生阅读氛围好的乡村学校,“孩子们的精气神都不一样,眼睛都是放光的”。
李三勤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变化。她所在的山西省吉县祖师庙小学有藏书七千余册,然而旧图书室因为安全问题被拆除,学生们没有可以读书借阅的环境。
祖师庙小学校园
祖师庙小学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乡村小学,村里的小学撤并后,村里的孩子来这里读书只能寄宿。李三勤所教的54名学生大部分都是寄宿生,他们年龄小、离家远,对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周末回到家后,他们的注意力又会被游戏和短视频剥夺,导致班级学习成绩一般。
李三勤想过很多办法提升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例如上阅读导读课,李三勤会找出学生对一本书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引导他读下去,但效果不明显。“据我观察,他们大部分不太喜欢阅读。”李三勤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学生每天读一定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把教材的整本书阅读的书目读完。
2022年,“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在祖师庙小学建成
今年有了“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以后,李三勤发现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似乎一下子提升了。每周一,各个班级的学生会在统一时间段去阅读室借书,大家都拿自己喜欢的书,除了科普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和名著以外,学生们更爱看绘本。
作为语文老师,李三勤对阅读课的尝试已经非常努力,但在手机、电视、网络等娱乐方式日渐侵占学生们的生活时,他们更需要优质的书籍、更具书香氛围的阅读环境带领他们找回阅读的快乐。而这些超出一位教师的能力,优质图书、绘本价格高昂,又难以通过学校采购和社会捐赠进入到乡村小学。
教师、学校能力所不及的地方,就是社会公益需要抵达之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东风日产、南方周末共同发起的“阳光关爱·i读计划”,自2019年开始,公益项目扎根乡村大地,先后走进全国13个省份,迄今已建立16间“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捐赠超过5万册图书,所有图书均经过专业阅读机构推荐和选择。
同时,“阳光关爱·i读计划”累计邀请40余位科教文体领域嘉宾和众多社会志愿者,为乡村儿童、家长和教师开展超过470节课程,培育乡村儿童的阅读兴趣及方法。
阅读室扎根的地方,知识的力量在不断生长。
在绿野环绕的清远阳山,孩子们在大榕树下捧起一本书,同时感受到草木香气和书香;在峰峦叠嶂的四川凉山,孩子们用双脚丈量山路,也通过书本看见山的另一边;在黄河东岸的山西吉县,孩子们在每一个宁静的夜晚,都有书里的故事装点梦乡。每当有一个孩子捧起书本,无论他们身处什么地方,他们都离这个世界更近一步。
崭新的年轮即将开启,“阳光关爱·i读计划”这场书香之旅也将在2023年继续走进更多乡村小学,持续推动儿童阅读教育,帮助更多乡村儿童在阅读中抵达更宽广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