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无论从北向南,从南到北,入河南起即一片平坦大地。这片土地春收小麦,秋收玉米,交替耕作至今。
往南走,过平顶山即是方城。方城在南阳盆地之中,于整片中原大地是一座不起眼的城市,四周是绵延不断高矮不定的山。朱成的家在山脚下,有几亩地,黄小雁的家能从村外的玉米地望见盆地边缘几座山。
众所周知,河南是农业大省,稳定耕地面积在1.1亿亩以上。耕地之外河南还是高考大省,2023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125万人。
方城第一高级中学2023年高考誓词
怎么这么多人呢?
放眼看,整个中原大地的学生像极了地里的麦子,熙熙攘攘,密密麻麻,交替竞争着生长向上。朱成和黄小雁,是众多麦穗里的两株,生长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据官方数据披露,2023年,方城县高考参考人数11119人,其中作为重点中学的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3020人。朱成和黄小雁同时参加高考,分别以681和539的高分过重点本科线和一本本科线。
其中,681分的朱成是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理科状元。
这当然是喜报,方城之外,黄小雁和朱成是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小小红花助学项目”的孩子。
小小红花助学计划给孩子赠送的笔记本
梦想在村里盖一座房子
理科出身的朱成算了下家中情况,有五亩地,黄小雁家六亩七分,两家麦子收了一个月,地里的玉米苗播种到现在长了七八公分高。
2023不算个景气的农业年,春收小麦的时候出了个插曲,连日阴雨后熟透的麦子没来得及割,在地里悄悄发了芽。
不要小瞧这几亩地的麦子,卖不了几个钱,却是被定为重点监测帮扶对象的朱黄两家重要收入来源。
黄小雁家住方城县券桥镇东关帝庙村,2015年被定位贫困户。家中一共七口人,四个孩子,两条黄狗,十六只鸡。外加夏天院子里若干只飞来飞去嗡声不断的苍蝇,人以外的数目便是这个家庭全部资产。
黄小雁的家室内一角
说来惨淡,四个孩子,只有黄小雁正常,妹妹患羊癫疯,两个弟弟智力发育迟缓,用农村话讲,就是脑子有问题。父亲把所有希望寄托在黄小雁上。高考分数出来后,小雁听的最多的话便是“好好读书,好好赚钱,将来给家里盖一栋大房子”。
来自方城的志愿者刘夏讲,河南人喜欢盖房子,出去打工不论多远,赚了钱回来都要盖房子。外头人看河南农村,房子皆两层小楼,整齐划一,实际许多都是没装修的空壳儿。没钱装修,就往里面放个床板,盖上被褥也能睡。等来年春天了去外头打工,再赚钱,再慢慢往里头添置东西。
日子就是这么过的,房子是亿万中国人最淳朴的渴望。
可即便如刘夏说的“壳儿”一样的房子,黄小雁家也没有,整个村就他们房子最为破旧,是肉眼可见的,55岁的父亲已然没有能力再盖房子,只能指望这个唯一有可能飞出去的女儿。
黄小雁家中一角
填报大学志愿时候,小雁选了河南科技大学,没有像张雪峰这样的高人指导,她不知道怎么办,往表格里填了一堆专业,能源、通信、电子、制药、食品、物流,还有动物科学。
每一个专业是怎样,热门或冷门,好不好就业,黄小雁不了解。她没有想做的事情,没有想象的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只要哪个录上她就学哪个,最重要的,这个专业最好能在四年后能使她赚到钱。
河南科技大学在洛阳,地图上看,洛阳在方城西北边,不远,但小雁至今没出过方城县区。她不想出方城,省会郑州都觉得路途遥远,洛阳是最好的,但至于为什么最好呢?她也说不出。
印象里黄小雁看过高中班主任在朋友圈发去洛阳旅游的照片,好看的,照片里那是个古色古香的城市,她就了解这些,除此之外再没别的。
至于学费,问黄小雁,至今还没有着落。听说今年各地大学学费涨了价,无论多少,涨与不涨,他们家都是付不起的。黄小雁父亲打听了贷款的情况,往国家开发银行申请大学生学费贷款,每年能申请一万二,大学四年期间免息。
免息期过开始有利息,但黄小雁想那时候自己已经毕业,能工作了,可以慢慢还上。等工作几年后,把四年的学费还完,再赚的钱就可以存下来了。不过将来的钱存下来干嘛呢?问黄小雁,有没有想去的城市,有没有想做的别的事情,有没有梦想?大大的,小小的,不切实际的都可以。
黑夜一来,人容易在睡眠里做梦,做梦是人之常情。但黄小雁摇头。她没想过梦想的问题,谈梦想会使她陷入沉默。
很久之后沉默打破,黄小雁说还是有。那梦想是什么呢?
她讲,给父亲在村里盖一栋房子。
黄小雁在家门口
从杏园村到瓦尔登湖
681分,朱成是2023年方城县理科高考状元。
起初看到朱成分数,很多人以为上清华北大没有问题,681分,多了不起的孩子,但把这个分数放在河南全省看,朱成在全省理科仅仅排名518。按排名录取的话,朱成不是很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他最后填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科拔尖班,具体的学科还没定,拔尖班专业有计算机、电子信息和力学。朱成更想去电子信息专业。运气好的话,这里可能会有些奖学金或者学费补贴,现在还没确定下来,但朱成希望有。跟黄小雁一样,他们家庭在喜庆之余也在为学费发愁。
方城县开始备战2024高考
其实不止学费,初高中时候,父亲为每一笔花销发愁的时候朱成都能感受到。2015年,朱成家跟黄小雁一起被定为贫困户,母亲很高兴,告诉朱成消息。条件不好,定为贫困户政府会有一定帮扶和补贴,全家都高兴,但朱成当时感觉不太好。具体哪里不好,问他,他也不能更细致说出。
讲不出来的情绪也就不讲了,情绪常有,但不是最为之重要的事,学习就行。
高中三年,朱成只有学习,真正好的朋友不算多。不止对家里的地了解,朱成还很清楚另外一项数据,他所在的高三重点班一共68人,其中来自方城城区的学生50个,剩下的都是村里的,而来自杏园村的只有他一个。
杏园村离方城有些距离,朱成每次去学校要转两趟车,一个小时。兴许就因为距离,杏园村比方城周遭的村落要显得好看,靠山,有水,有人放牛,有人养羊,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
朱成家所在的杏园村
杏园村周边的山不算高,山顶有好些风车,借风力发电。一个月放假两次,回来空了不想学习的时候,朱成唯一的爱好就是往山边走。
走一条泥泞小道,过一条河,穿过一片树林,再踩着小碎石子路翻越山丘。
山的那边什么都没有,或者说,山的那边还是山,是方城的山,但朱成反反复复走在这条路上。
走路的时候他什么也不想,是放空的,这个情形很像他最近读的一本叫《瓦尔登湖》的书,里头的人物也是那种状态,平静的、思考的、无波澜的。这是他最羡慕也最想要保持的状态。
朱成喜欢看书,喜欢文学,只不过他讲,好像他读的书对于学习和考试都没什么用。高考不关心文学。整个高中三年做题做到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他还是抽出一些时间阅读,读《瓦尔登湖》,读《红楼梦》。
他很喜欢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片段,借那个乡村老妇人的眼睛看贾府富丽堂皇的宅子。宅子本身是冰冷的,人言笑晏晏表里不一,只有老妇人的眼睛陌生又明净,硬叫她看出了点生气。朱成从老妇人的眼睛里找到点亲近感,甚至是共鸣感。
方城县杏园村的山
若干年前,他在暑假去过一趟广州,像刘姥姥一样,用一双陌生的眼睛打量那座漂亮的摩登的南方城市。
世界虽大,其实泾渭分明,城市是城市,乡村是乡村。即便都是城市,都是钢筋水泥的结构,但一切又不一样。广州和方城就很不一样。所以人终究是要走出去的。
和黄小雁不一样,朱成觉得自己将来要走出去,可以走的远一点,村子很美,不晓得会不会回来。
方城高铁站
小小红花的孩子们
仔细看,方城和方城之外的中原大地,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平坦的在四周望不见方向。走在这条路上的孩子们,步复一步,年复一年,漫漫无边际。朱成和黄小雁终于要上大学,未来的事说不准,于他们来说,眼下的机会更为重要。
高考不能决定一切,但仍然是黄小雁和朱成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甚至是唯一机会。方城之外,还有很多个像黄小雁和朱成这样的孩子,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村落,处在不同的年纪和困境。
据数据披露,截至2023年1月,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679万人,农村低保对象3338万人。腾讯公益“小小红花”助学项目的孩子许多就来自这样的家庭。
小小红花助学项目志愿者
这是一个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创,由腾讯志愿者协会号召腾讯员工捐赠小红花和员工公益基金助学的项目。
目前已经累计为1000名来自云南红河、四川阿坝、河南南阳、甘肃白银等八省十一市的困境高中生提供学习和生活补助。
资金帮扶之外,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还联合腾讯招聘、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发起“小小红花助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交流会”,依托腾讯会议与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线上交流,帮助他们平稳地度过困境,考上大学。
2023年,小小红花助学项目的孩子共有396人参加高考,本科率达79%,一本率达46%。
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不因为数据,因着一些孩子终于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条件。一些像黄小雁一样的不敢谈梦想的孩子,未来也许有一些时候敢于想象在生存之外的世界。
这个世界不一定全然美好,走向世界的路也大概率是一条艰难的、险阻的路,不过还好。
还有很多个在路上关心助力的人。
扫码助力困境学子
作者:舍小姐
图片:王晓莉
(注:文中“黄小雁”和“朱成”皆为化名)